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部署,法学院的研究生网络授课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法学院师生不断磨合,总结经验,力求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生网络教学,法学院对所有的网络课程进行了跟踪督导,通过回访学生、与授课老师访谈等实践调研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征求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经验,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快予以解决,有力地保障了研究生网络授课高质量的完成。以下是几位授课老师的授课感想:
刘军(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教育部和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威海法学院研究生课程均已启动网络授课,本学期我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各一门课程,提前做好了两套授课预案,分别为腾讯会议+微信群,提前加好微信群以便于沟通,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分别布置了预习材料和参考书目,为防止硬件设备和软件出现问题,分别准备了两台计算机和耳机话筒等硬件设施预备授课,并提前一天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测试。2月19日正式上课,提前10分钟同学们纷纷进入网络课堂,网络良好,音频和视频质量达到要求,教学效果良好。知识讲授比较系统,大家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大家对于网络教学倍感新奇,积极性很高。近两周以来,网络教学质量逐渐稳定并不断提高,克服了
存在问题:临时版书受到限制;课堂动态和学生反应掌握不能够做到全面及时,不能够做到根据教学效果随时变通;各种电子设备授课对于师生的视力影响较大,不宜长时间进行网络授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网络教学利用新科技能够克服空间上的阻隔,在当前防范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发挥了网络教学的强大功能和独特作用。当然,网络课堂存在的诸多短板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开展,形式比较单一,专业的教学软件有待进一步开发,功能有待多元化、实用化和集成化,尤其是师生互动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过可以看到,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网络教学必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科技辅助教学能力,拓宽知识视野和教学辅助手段,解决传统教学的短板,将课堂延伸到课后,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实践。
张小宁(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教育部、学校和学院的统一部署与安排下,本学期本人以网络授课的方式开设了针对硕士研究生的两门课程,分别是刑法学专业的“刑法实务专题”和法律硕士的“刑法分论”。按照相关要求,并且在和同学们沟通后,本人提前准备了两套授课预案,分别是微信群与腾讯课堂。本人与同学们提前建好了微信群以便及时沟通,并且分别布置了预习材料和参考书目。此外,为了防止硬件设备和软件出现问题,本人分别准备了一部台式电脑和一部笔记本电脑,以及多套耳机、话筒等硬件设施,并且提前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测试。到目前为止每门课程都进行了两次,教学效果良好,同学们的提问和发言非常活跃。至于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在于:缺少面对面的沟通,所以无法通过观察面部或肢体语言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这对于授课效果是一种较大的影响。与之相对,本人认为网络授课的优点在于:形成文字痕迹的比重增大了,以往在课堂上无法板书的内容,在网络授课中往往会以文字输入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授课过程中突然想到了一篇论文时,可以立即从知网上下载,传入群中并展开讨论。再如,关于经典著作的介绍,从网上截图的效果要好于口述。希望在疫情结束、正式开课后,学校、学院能够在硬件方面提供进一步的支持,从而将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与时兴的网络授课方式完美结合,以便取得突破性的教学效果。
武飞(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由于疫情的影响,本学期研究生授课需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这对我们每个老师都是挑战。本学期我给2019级法理学专业研究生教授西方法理学,这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课程,需要以大量的文献阅读作为基础。由于学生较少,我们采用了微信群授课方式。考虑到学生在家搜集文献比较困难,我提前整理了中英文文献资料,并对其中的重点章节进行了摘录,以方便学生迅速抓住重点。通过提前交流,确定每节课前的阅读任务,课上时间主要用来回答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并进行讨论。从前两周上课情况来看,同学们课前阅读充分,讨论积极,尤其是能针对老师的回答进行追问,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所谓教学相长,作为一门思辨性很强的课程,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也促进我在相关领域加深学习和研究。整体而言,线下阅读和线上答疑、讨论相结合,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线上教学不利于迅速、直观掌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课堂节奏稍显缓慢,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争取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程婕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个人的本学期研究生课程已经采用网络授课方式,具体形式为微信群的沟通交流,并不涉及其他网络形式,原因在于授课对象总共为7名研究生,微信群的讨论模式基本可以满足授课要求。在我看来,研究生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对所学领域知识的科学意识、养成自律的夯实知识与研究习惯为主,尽可能引导研究生主动分析所学内容的脉络。所以,恰好利用特殊时期的网络授课模式,向学生抛出问题,为其提供思考时间,随后,要求7名学生在同一时间统一将自己的想法反馈至讨论群,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都能看到任何一个人的想法,也不会因为现场讨论时,可能觉得自己的想法并不成熟而羞于表达,也就是说,避免了面对面授课过程中的社会赞许性对研究生参与课堂学习和研讨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若发现学生存在知识方面的不足或理解不到位,也不贸然给予解答,而是告诉学生首先通过网络资源,查询专业的电子书、网络课程等现有知识自行了解,其次,在了解的过程中,对有疑惑的地方,先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理解,甚至需要再次查阅其他信息以进行补充,厘清自己的解读后,若是无法断定自己的理解正确与否,则带着这种理解与我探讨。其实,基于当前的特殊环境,我的教学模式更加侧重课堂的研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原来的教学进度设计,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张伟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因疫情影响,这学期课程实行网络授课。在开学前一周,与修课同学联系,商量网络授课的形式。经先期测试,最后选定腾讯会议+微信群的模式。本门课程原设定以案例分析为主线,侧重课堂讨论与辩驳。确定网路授课后,考虑到非面对面交流可能影响讨论效果,有意识的对课程进行了调整。改为学生事先精读经典教材与论文,提出问题;老师课堂答疑,补充讲授;再辅以部分讨论的方式。考虑快递未能完全恢复,学生买书可能未必方便及时,特别准备了经典教材电子书(包括中文与英文版本),提前微信群发给学生。
2月18日正式上课,视频有点儿卡,直接改为音频模式,总体流畅顺利(此前老师们之间已交流了各种方式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一堂课主要是老师讲授,介绍课程内容、所选中英文教材资料问题,并阐释了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总体效果可以,能够有效讲授,达成课堂授课目的。相对于线下课程,感觉网络授课可能还是更为适合老师单向度讲授或者根据学生提问答疑。即使是视频,仍然缺少线下课程的剧场感与氛围,老师不能现场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反应,即时做出调整(如下一句的语气、用词,是否重复、强调,是否引入一个新的例子或发问某位同学等)。课堂的剧场效果、即时交流、趣味性要减弱不少。即使有意识的组织交流,效果比线下课堂仍要减弱一些,有点儿按部就班和程式化。记忆中,线下课堂,尤其研究生课堂,讨论应该更加自如、热烈、投入,更多辩驳、反应敏捷,更为有趣甚至是惊喜。当然也许是刚刚开始,老师和学生均需要逐步调适。
总体来说,在线网络教学可以达成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软件比较滞后,目前仅仅是满足教学需要而已,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老师和学生的逐步适应,老师的恰当组织和安排,效果也会进一步提高。但感觉,线上课程还是相对更适合老师单向度的讲授(百家讲坛也是单向度的,而好的公开课更多却是老师在给学生现场授课时录制)。线下课程的即时互动、剧场感与效果,似乎并非线上课程所能完全替代。
来自:法学院(威海校区)